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佛肚竹生虫了怎么处理



独自在异乡生活,时不时的总会想起故乡的物事。一些东西尚可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至于像不像倒也不去追究,聊解思乡之情而已。

可惜的是,有些时候这种思念之情往往是不能形之于物的,更多的是某种情绪:这倒让我想起2009年秋天的一段往事。

九月的时候,我到北京上学。这是我自打出生以来第一次要在北方久居。很长一段时间,南北生活的巨大差异让我生出诸多的不适。看着我整日无精打采的样子,热情的同学一逢周末便拉了我在北京城闲逛。几周下来,著名的景点倒是看了许多。果然是京城,佳景自不必说。比之南方的景致,多有不同,倒是开了眼界。

风景也看了,美食也尝了。于我,学习也是极容易的。可是,心里似乎总是有一股难以纾解的郁结,藏于五内。可真要说有何不适,却又莫可名状,难以言说。

直到那日晚饭后,我和同学散步,看到第一教学楼楼前的那处景致,才豁然知晓心中那股郁结的缘由。

第一教学楼是学院最先建立的教学楼之一,故而现在看起来便有些破旧。但是,在大门的右侧,顺着图书馆的方向,却种着一丛矮矮的竹子。我一眼便认出,这是斑竹中极好的品种,湘妃竹。

只可惜,也许是水土的缘故,又或者,是园艺工人没有精心伺候,这一丛竹长得极其瘦小,叶子也不是正常的翠绿,而是布满斑驳的小孔,仿佛被什么虫子蛀蚀了一般。古人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现在看来,还真有几分道理。

说起竹子,老家可谓到处都是。整个村庄,都掩映在一片片的竹林里。满眼望去,全是充满生命力的翠绿。这些翠竹,高大挺拔,中通外直,四季常青,所以即便是冬日,也依然昂然挺拔,苍翠依旧,丝毫没有冬日的萧瑟感。

在老家,竹子可是村民眼中的宝贝。

草长莺飞的时节,夜里,若是细细地听,便能听见竹子在“咯吱咯吱”地拔节,成长。小时候,妈妈便拉了我一起细听,然后慈爱地抚着我的头,说上一句“我的宝贝和着这竹子一起长”的愿望;于清露晨流的清晨,站在竹林里,空气清新,氧气十足,背一背老师要抽查的课文,保管是事半功倍,一目十行。

当别处的人们为夏日的毒日头伤脑筋时,当怕热的人贪图于风扇空调的一时凉爽而致病时,家乡人正坐在自家门前的竹林里纳凉。有那闲情逸致的人搬了桌椅,放上茶、壶,或独饮,或邀上三五好友品茗,又是另一种风情。

秋天,竹林是孩子们的乐园。成群的竹虫飞到竹林繁衍“子嗣”。当然,也就成了孩子们的美食。捉了成虫,用细细的竹枝栓了,随着它的忘我飞舞,便是一简易的风扇;而白白嫩嫩的幼虫,放进菜油里一炸,便是美味一道。

秋天,还是大人们丰收的时节。有那手艺佳的,便砍了那些年代久些的竹子,编成各种箩、筐、笊篱等工具,去市场上换钱。手艺差一点的也不打紧,直接砍了那些不再生长或者过密的竹子去贴补家用。

而冬日里,当四处大雾时,竹林里又是另一番境况。因着这些雾,竹子的主干便是湿湿的,露出春日里少有的嫩绿。不管是谁,在竹林里出现,都有一种仙的感觉。

大文豪苏东坡曾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没有这样的雅兴和气魄,不过,毕业回拉萨后,第一件事便是网购了一株佛肚竹,精心地养着。只可惜,手艺不佳,渐渐地便枯萎了,到底是没有达成在屋里便能看见竹的愿望。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园林网 » 佛肚竹生虫了怎么处理

评论 抢沙发

更好的WordPress主题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