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按照时间顺序或地理空间顺序讲述方式的。免费领取见文末~

开篇记者表达了神往已久的愿望

很想了解日本的禅宗庭园

但是苦于无法理解个中深义

不知道从何入门。小编在学习园林的时候也时常有这种感觉。


记者在明确了想了解日本园林的目标之后,考虑到日本园林源于中国园林

以及中国园林对整个远东地区的影响

决定前往中国,于是开启了第三集“中国和日本”园林的内容。

这里的逻辑线是:从中国园林出发,先了解中国园林的造园文化,然后去了解由其演变发展的日本园林,通过这样的路径来实现记者想理解日本园林的愿望。

记者Monty Don首先来到苏州

介绍了儒教对中国人的影响


苏州园林的设计或居住者,即所谓园林的“三分匠人,七分主人”。

接受儒学教育的文人建造了充满隐逸自然的道教精神的园林。


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就是这样的例子


介绍了园中几处景致的设计方法,也着重介绍了形似非似的太湖石。

纪录片又介绍了另一座苏州园林狮子林

一座以叠石为主的佛寺园林

离类似日本园林的禅宗近了一些。

其中的园林与画作之间的关系隐约显现。

如果纠结于字面意思,欣赏园林就容易感到困惑

欣赏园林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体验

中国园林中的太湖石至少还有些形似




到后面日本园林连池水都变成白色的枯山水了


这就需要更多脑补式的体验和禅宗文化的理解,褪去了形似的物质。



能感觉到吗?很难感觉到。

所以记者离开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人造自然的苏州园林,从真石假山走向真实山林大自然。

记者来到了黄山



探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道自然”的自然原型



记者带着我感受到了中国园林令人着迷的原因了。他带上这把解开中国园林的钥匙,前往北京

去解读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的设计方法




至此中国的儒释道与自然完美结合在一起




随后,记者启程前往京都


接下来的时间里,记者解读了日本园林,很多地方能够看到在中国园林作为源头,在日本园林中的改造发展。
从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园林出发,又回到片头了解日本园林的愿望,多么完美的逻辑闭环!这部记录片的逻辑太紧密了!让我对两国园林的异同有了新的认知。
免费领取:关注转发后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