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正在对山桐子育苗进行管护作业。
本报讯 近日,水城区山桐子种质资源建设推进会在水城区杨梅国有林场召开。
本次推进会旨在进一步盘活用好退耕还林低产低效林地,科学规划山桐子产业布局,实现水城区山桐子面积、产量稳步提升;供给结构、产业链条全面优化;市场竞争力、资源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全力推进水城区山桐子种质资源建设,为山桐子产业发展提供苗木保障,助推“中国凉都·康养水城”建设。
会前,与会人员在杨梅林场山桐子育苗基地观摩,听取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查看山桐子育苗长势。
山桐子作为水城区乡土树种,又名水冬瓜、水冬桐、油萄葡等,全区各乡(镇、街道)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杨梅、野钟、玉舍等乡镇,特别是杨梅乡光明村的野生资源较为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水城区野生山桐子树约3万余株,其中,光明村现有山桐子约25000余株,主要集中分布在彭寨、曹坪、马路、菜子、坪子、中寨、下寨、发都、吊马、山林、大岩等20个组。
2022年,水城区在杨梅国有林场新建山桐子保障性苗圃基地,苗圃面积200亩,投资300万,计划年产苗500万株。截至目前,已完成分装营养袋100万株,移栽200万株,正在进行大田练苗。
据介绍,2022年水城区全区共建设山桐子苗圃基地面积500亩,预计出苗1000万株,可满足20万亩以上造林用苗需求。
为保障所培育苗木所需种源,水城区有关部门申报了山桐子采种林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在杨梅乡,为全省山桐子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种源保障。
同时,该区还将围绕“合理布局产业规模、积极发展复合经营、融合全产业链发展”等内容,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坚持市场化原则,大力引导企业在水城区建设山桐子产品加工基地,鼓励推进山桐子油、山桐子饼粕等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促进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推进山桐子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产业等深度融合。
(胡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