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三红紫薇一亩地能种多少棵

安康日报 | 新农业新园区 新经营新人气

11月5日,天宝AAAA景区迎来了首批十堰规模游客——十堰市第十八中学640余名师生。他们走进白河县天宝梯彩农园,开展“研学游”活动,感受白河独特的田园风光,体验自强不息的“三苦精神”。

一行十二辆大巴车在交警的护送下整齐有序走进天宝园区,第一时间观看了仓上初级中学学生和县文化馆为他们精心准备的歌曲、舞蹈、及豫剧《朝阳沟》等选段,精彩纷呈的节目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此起彼伏的喝彩声,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

“天宝园区是以‘大地艺术 梯彩天宝’为主题,以白河县‘三苦’精神为魂、以壮丽石坎梯田为景、以休闲生态农业为基,集观光旅游、农耕体验、特色农场、养老宜居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随着主持人详细推介,同学们对天宝园区有了更多了解,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导游的引导下,他们参观了三苦精神教育基地。为弘扬传承“三苦”精神,白河县在仓上镇天宝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成了“三苦”精神教育基地,展出文字3万余字、照片380余幅、实物1000余件,再现了白河从修田造地解决温饱到脱贫攻坚奔向小康的奋斗历程,是县内外各界人士了解学习“三苦”精神的重要窗口和平台。自白河县“三苦精神”教育基地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后,这里也是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的首选之地。

在馆内,同学们满带好奇地向讲解员询问天宝梯田建造的历史和“三苦精神”的内涵。知道了白河县“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土无三寸厚,地无百亩平,天旱三天地冒烟,雨涝三天光石板”真实县情;了解了勤劳勇敢的白河儿女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与天斗、与地斗,历时20多个春秋,累计修砌石坎3.5万公里,相当于在大巴山处垒起了相当于7座万里长城,率先在陕南土石山区实现人均1亩基本农田的光辉历史;形成了对白河“三苦”精神,即“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感情认知。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中,自己更应刻苦努力、勤奋学习,传承和发扬誓以“三苦”换甘甜的顽强拼搏精神!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通过参观三苦精神教育基地,我了解到天宝园区原本是未被开采的荒山,在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后才变成了现在风景优美的梯彩农园,这让我感触很深,我们学生也应该学习三苦精神,在学习上严于律己,勤奋刻苦,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十堰第十八中学九年级六班学生龚传悦慷慨激昂地说道。

同时他们还游览了雄伟磅礴的梯彩农园。“云端花海,梯彩天宝”是天宝AAAA景区最美景色的真实写照,同学们无暇仔细观赏天宝美丽的自然风光,就被农耕传承文化所吸引。他们走进园区田间地头,亲自体验“二牛拉格”;进入非遗专区,观看打草鞋、推石磨等传统民俗活动;来到“柒家院”美食街,一起品尝木瓜、柿子、板栗等当地特色小吃。

“今天特别高兴,收获特别大,到天宝来,让我学到了书本上从未有过的知识,希望以后多有这种机会。”十堰十八中学的一名学生告诉我们。

离开前夕,他们与仓上中学九年级三班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虽地分陕鄂,但同学们第一次见面非常高兴,相互问好,一些学生还互赠纪念品,互相勉励加油。一次“研学游”让两地少年学子结下了兄弟姊妹般的深厚友谊。与次同时,他们还和当地学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篮球友谊赛,你来我往的进攻与防守,阵阵呐喊声与助威声,把此次研学游活动推向了高潮,也将两地的莘莘学子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编织着自强不息、刻苦拼搏的新篇章。

他们从到达白河县内伊始,到返程离开县境,处处都有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服务的身影。“属地政府和园区的精心服务,让我们见证了白河人民的厚道和热情,这么好的美景,以后有机会我还会来”。十堰第十八中学的一位老师告诉我们。

天宝园区是白河县唯一一家AAAA景区,是习惯城市喧嚣生活的居民领略田园风光、体验民俗风情、感受“三苦”力量,享受美好生活的首选之地。然而谁也想不到,8年前,也就是天宝园区这个地方,还是89户人家居住的一个小村庄,人非常穷,群众多数都出门打工,居住都分散在山上,东一户,西一户,都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

天宝村五组的刘和兴在外打拼多年的他,赚的第一桶金后,就返回家乡,融于到地方发展之中。深爱家乡的他,站在乡土面前,久久不肯离去,交通不便,邻居收入十分有限,怎么样带动乡亲们发展?这个问题萦绕在脑间挥之不去。

他的困惑和政府发展方向的不谋而合,便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助推了项目的迅速落实。因为仓上镇是传统农业大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黄一白”即:烤烟、蚕桑产业有力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但随着国家政策、市场调节、产业布局等其他因素影响,该项产业逐渐萎缩。从此之后,仓上镇历届党委政府都把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做为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但培育什么样的富民产业,历届政府都在经常思考。

达成共识后,政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出台政策激励企业优先发展。先是把群众搬迁到山下建立社区集中居住,把群众山上土地流转入股给企业建立产业园区,把老房子拆迁腾退为耕地,企业对园区内耕地进行了集中整理,种植苗木花卉,搞起了畜禽养殖,修建了三苦精神纪念馆、廊亭设施、天宝大酒店、游客接待中心、彩虹大道等一批设施,使天宝园区发展旅游的功能不断完善。

经过8年的努力,硬是在“高山云端”修造了一座现代化的农业精品园区,为秦巴土石山区创下了“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之路,实现了移民搬迁与产业配套,工商资本与农业资源,项目建设与企业经营的有机融合。现在的天宝园区已经成为以旅游业为引领,以种养殖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两翼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园内建有年出栏5000头的养猪场,有3万只乌鸡的林下养殖基地,有10万株美国三红紫薇,有20万株木瓜、1000多亩的小杂粮基地,有200亩的采摘果园,300亩的牡丹,还发展了茶叶、油葵种植等。受益群众500余户,2000余人。2012年起,园区先后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省级水利风景区园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2019年底,园区被评为AAAA景区。

园区从2015年开始已经从单纯的建设投入转入建设与经营两条腿走路。自2016年以来,天宝园区游客数量连年攀升,去年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今年到目前已有11万人次,预计可达到15万人次。园区营业收入已从2015年68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910万元,年均增长13%左右。今年预计可达到1100万元。以“生态、循环、现代、观光、示范”为理念的农业园区建设体系基本形成,示范效应正在显现。

现在仓上镇已把旅游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镇主要领导经常到周边市县围绕天宝AAAA景区做旅游推介。如何在运营中倒逼旅游服务质量的迅速提升,“这批十堰学生,是我们的首批客人,我们只有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才能赢得更多发展机遇”在旅游接待协调会上,镇长文永超一再要求。

以天宝园区所引领的仓上镇全域旅游框架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天宝巴山云智能民宿初见成效,石关桃言蹊精品园区、秦家大院集生态旅游、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的旅游景点已见雏形;红花月亮谷生态公园、红花老县遗址生态旅游、缸沟峡谷等一批旅游产业项目正在推进。

“我们只有紧抓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依托天宝AAAA景区独特的示范效应,努力构造“多村联建,共谋发展”的大“天宝模式”,才能把仓上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也唯有此,才能惠及更多百姓。”镇党委书记王永重在民营企业暨创业能人恳谈会上讲:“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作者:李玖国 朱明富 黄菲

—END—

主编:杨宗发丨副主编:汪银春

责编:陈泽培

安康日报 | 新农业新园区 新经营新人气

赞(6)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园林网 » 三红紫薇一亩地能种多少棵

评论 抢沙发

更好的WordPress主题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