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志强每天忙活在他的冷库里,里面种满了蔬菜。
这些菜大部分是玉兰菜,还有少量的西兰花和芦笋。
冷库里种菜,你说稀罕不稀罕?
他的“大棚”有点冷
于志强是河间市兴村乡油店村人,在村民眼中,这个农民可是有点“个别”,做事让人摸不清套路。
当别人还在为种玉米、小麦挥洒汗水时,他早已经在种植西兰花的摸索中捞金。
当人们纷纷转舵种植西兰花时,他又另辟蹊径,玩起冷库种菜,抢“鲜”市场。
为啥要在冷库种菜?冷库里能种什么菜?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于志强的种植基地,就在兴村乡油店村边的田地中,放眼望去,除了矗立在地头的几个“集装箱式”冷库,满眼就是空旷的大田了。
于志强的种植基地里没有温室大棚,可这里种出的蔬菜口感上乘,品质优良,是大城市餐桌上的“宠儿”。
“别人种菜都要温暖如春,俺这儿正好相反,不仅不能暖和,还得自找‘凉快’。”于志强笑得一脸神秘。
他的冷库里分为储存室和生长室,储存室里的温度在零下六摄氏度,生长室的温度虽相对高些,但是也不过十二三摄氏度。
冷库里种菜,正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探秘冷库
进入冷库的生长室,几十平方米的空间里,一排排置物架整齐划一。架子上的生长盆中,株株蔬菜你挤着我,我靠着你,比肩接踵。
原来只听过蔬菜成熟后放到冷库中贮存,没想到于志强却搞起了冷库种菜。
“有一些菜生长需要低温,我们选择的都是喜阴喜凉的蔬菜,在冷库中进行种植。冷库种菜,温度、湿度可控性更强,比大棚种出的菜口感更好。我的冷库全年设定生长温度十几摄氏度,室内湿度也可通过冷库风机调控,这样的环境很适合蔬菜生长。”于志强说。
比起生长室,储存室的温度更低,这样的低温可以让蔬菜的根无限期休眠,从而保证了蔬菜可以随时种植。
“啥时候想种,就将根茎放入生长室水培,经过20多天生长,就能走向市场了。”他说,在根茎储存充足的情况下,使用冷库种植,合作社可全年向市场供菜。
不仅如此,在冷库中,于志强还使用架式立体水培的方法种菜,让种植摆脱了土壤的限制,不仅产出蔬菜更加干净,而且种植效率大大提高。
现在,生长室冷库架子上大约放置了60个生长盘,每盘中约有400棵蔬菜。
于志强说,十几平方米就能种植约2.4万棵菜,要是用大棚,得需要约5亩土地。
这些账,不用算,于志强张口就来。
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
无论干啥事,都得当领头人,总跟在别人后面跑指定不行。
这个理念,从于志强种地之初就扎根在了他心中。
也正因如此,虽同样在大田里摸爬滚打,可他一直没有放弃寻找高效、高产的种植模式。
“物以稀为贵,只有种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地里才能长出金疙瘩。”
将冷库开发出新的用途,正是缘于他种植稀奇品种的探索。
在于志强的冷库中,有这样一种菜品,于志强把他当做自己的“菜仙子”。
这个品种,外形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玉兰花,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清香。
仔细端详,它洁白的躯体上镶嵌着嫩黄叶片,看上去好像娃娃菜。乍一看,竟让人分不清这到底是花还是菜。
“这叫芽球菊苣,是一种蔬菜,产自荷兰、比利时等地,因为形似玉兰,所以国内也俗称‘玉兰菜’,更有‘金玉兰’的美称。”他介绍说。
玉兰菜与普通蔬菜不同,它更像珍贵娇嫩的花朵,生长中不仅对温度及湿度有着极高要求,而且不需要天然的光合作用,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下自然生长。
“这种菜成熟后,口感特别好,入口软嫩,没有纤维。”于志强说。
几年前,第一次在餐桌上邂逅“金玉兰”,于志强就被其美味深深吸引。只是当时无缘得知其名,他猜想,其虽形似娃娃菜,但能跻身五星级酒店的餐桌,身价一定不菲。
这种味道让他魂牵梦绕,闲下来的时候他总是爱咂摸着嘴,回想那个味道。
也许是心有所想,3年前,于志强再次与“金玉兰”相遇。
2017年,于志强去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售卖西兰花,他又与“金玉兰”意外偶遇,这让他眼前一亮。
于志强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急忙上前打听,终于得知其名叫“玉兰菜”,32元一公斤。
这一次的遇见,让他下决心不再错过。
娇贵的种子
玉兰菜身价高,种子价格更高得让人咋舌——大约6000元一斤。
但于志强没有犹豫,他已经考察过了,这种菜喜凉,南方地区温度较高不能种植,在北方这也是稀缺菜品。
南方市场有需求,只能从北方种植基地采购,如此一来,正应了他的想法——“菜以稀为贵”。
2017年夏季,去种植基地考察归来,他就一头扎进了玉兰菜的种植实验中。
物种珍贵,价格高,种植起来也不容易。
玉兰菜的栽培过程分为大田种植和二次培育两道工序。
大田种植是为了获得培育蔬菜所用的根。
三伏天里,比芝麻粒还小的种子撒到地里,是耗费心神的细致活。于志强最怕的是下雨,如果遇上一场雨,那可就倒了霉。
怕什么就有什么,一场雨,地里的种子不知道被冲跑多少,他抢时补种,本以为万无一失,可最后,2亩地里长出的苗却寥寥可数。
换个地方种,会不会好一些?将水桶一切为二,装上营养液,就成了栽培皿。
冬日收根,将这些苗移栽到自家南屋再二次栽培,几百个根,不是不出芽,就是长出的菜型散。
时日久了,栽培皿里的水都臭了……
实验中,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于志强虽然每天愁眉难展,但却从来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直接卖空
“这是大田种植难得的新菜品,说啥都不能错过。”于志强一次次给自己鼓劲。
自己琢磨、上网查资料,再不行就求助技术人员。
一次次培育,一点点调整温度、湿度……
2018年春天,于志强的摸索终于成功了。
他的玉兰菜长势喜人,颜色鲜艳,堪称上品。
“一公斤20元,俺第一次开着面包车去送菜,人家当场就给了4000元。”于志强忘不了第一次卖菜时的场景。
他着实开了眼界,要知道以前他卖西兰花,一卡车才卖2000多元。
去年7月,他又将播种面积扩大到了30多亩。
“春节前,俺们这菜下来根本存不住,直接卖空,一下子销售了5亩地的菜。”于志强骄傲地说。
于志强说,这种菜由于菜根自身含有类似苦味素的物质,长出的叶子有苦味,虫子不爱吃,所以整个生长过程无需打药。
于志强知道,正是因为健康的生长环境,玉兰菜才能跻身高端餐桌。
“除了金黄的嫩叶广受欢迎,它的根部也药食同源,它全身都是宝。”于志强看着“菜仙子”,像看着自己的孩子。
来源:沧州晚报 记者 董芳辰
?